成語詞目
| 解釋
|
三百六十行 |
舊時對各行各業的通稱。 |
三班六房 |
三班:指皂、壯、快班,均為差役;六房:指吏、戶、禮、兵、刑、工房,均為書辦胥吏。明、清時州縣衙門中吏... |
三曹對案 |
指審問對質。 |
三差兩錯 |
比喻偶然的差錯。 |
三茶六飯 |
比喻招待客人非常周到。 |
三長兩短 |
指意外的災禍或事故。特指人的死亡。 |
三朝元老 |
元老:資格最老,聲望最高的老臣。原指受三世皇帝重用的臣子。現在用來指在一個機構里長期工作過的資格老的... |
三從四德 |
封建禮教束縛婦女的道德標準之一。 |
三寸不爛之舌 |
比喻能說會辯的口才。 |
三寸鳥,七寸嘴 |
比喻能說會道(多用于諷刺)。 |
三寸之舌 |
比喻能說會辯的口才。 |
三迭陽關 |
三迭:反復歌唱某一句;陽關:古關名,在今甘肅敦煌縣西南。原指古代送別的曲調。后也比喻離別。 |
三對六面 |
指有關雙方在證人或中間人在場時,辦理手續或說明情由。 |
三番五次 |
番:遍數。一再,多次。 |
三翻四復 |
變化無常或反復多次。 |
三分鼎足 |
鼎:古代炊具,三足兩耳。比喻三方分立,互相抗衡。 |
三墳五典 |
相傳為我國最早的古籍。 |
三復斯言 |
三復:多次反復;斯言:這句話。反復朗讀并體會這句話。形容對它極為重視。 |
三綱五常 |
三綱:指君為臣綱,父為子綱,夫為妻綱;五常:指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。封建禮教提倡的人與人之間的道德規范... |
三個臭皮匠,賽過諸葛亮 |
比喻人多智慧多,有事請經過大家商量,就能商量出一個好辦法來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