拔幟易幟 | 幟:旗幟;易:換。比喻推翻別人,自己占有。 |
不教之教 | 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進行的教育。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進行的薰陶。 |
長亭短亭 | 古時設在路旁的亭舍,常用為餞別處。也指旅程遙遠。 |
出爾反爾 | 爾:你;反:通“返”,回。原意是你怎樣做,就會得到怎樣的后果。現指人的言行反復無常,前后自相矛盾。 |
大錯特錯 | 完全錯了。 |
大謀不謀 | 具有遠大謀略的人,表面上好像看不出謀略。 |
大書特書 | 書:寫。大寫特寫。指對意義重大的事情特別鄭重地加以記載。 |
待理不理 | 要理不理。形容對人態度冷淡。 |
當斷不斷 | 指應該決斷的時候不能決斷。 |
當著不著 | 指應該做的事不做,而不該做的事卻做了。 |
道不同不相為謀 | 走著不同道路的人,就不能在一起謀劃。比喻意見或志趣不同的人就無法共事。 |
得步進步 | 已進了一步,還要向前進一步。比喻野心大,貪心永不滿足。 |
得寸則寸 | 得到一寸就是一寸。指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,得多少就是多少。 |
得過且過 | 且:暫且。只要能夠過得去,就這樣過下去。形容胸無大志。 |
好說歹說 | 形容用各種理由或方式請求或勸說。 |
花說柳說 | 形容說虛假而動聽的話哄人。 |
混應濫應 | 指隨便答應別人的請求。 |
嫁雞隨雞,嫁狗隨狗 | 封建禮教認為,女子出嫁后,不論丈夫好壞,都要永遠跟從。 |
見怪不怪 | 看到怪異的現象不要大驚小怪。指遇到不常見的事物或意外情況,要沉著鎮靜。 |
劍及屨及 | 形容行動堅決迅速。 |
將錯就錯 | 指事情已經做錯了,索性順著錯誤繼續做下去。 |
將機就機 | 利用順便的機會。 |
將計就計 | 利用對方所用的計策,反過來對付對方。 |
將心比心 | 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。 |
解鈴系鈴 | 比喻誰惹出來的麻煩,還得由誰去解決。 |
今月古月 | 指月亮古今如一,而人事代謝無常。 |
進旅退旅 | 旅:共,同。與眾人一起進退。形容跟著大家走,自己沒有什么主張。 |
就事論事 | 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質來評定是非得失。現常指僅從事物的表面現象孤立、靜止、片面地議論。 |
舊雨今雨 | 原意是,舊時,每逢下雨賓客也來,而現在一遇雨就不來了。后以“舊雨新雨”代指老友新交。 |
屨及劍及 | 屨:鞋;及:趕上。形容行動堅決、迅速。 |
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 | 比喻自己所在的地方有什么條件,就依靠什么條件生活。 |
立人達人 | 立:建樹,成就;達:發達,顯貴。舊指幫助人建立功業,提高地拉。 |
買空賣空 | 買賣雙方都沒有貨款進出,只就進出之間的差價結算盈虧。也用來比喻政治上招搖撞騙的投機活動。 |
南阮北阮 | 指聚居一處而貧富各殊的同族人家。 |
南枝北枝 | 南枝向暖,北枝受寒。比喻彼此處境的苦樂不同。 |
念茲在茲 | 念:思念;茲:此,這個。泛指念念不忘某一件事情。 |
七事八事 | 形容事情多而雜亂。 |
騎驢覓驢 | 騎著驢去找別的驢。原比喻一面占著一個位置,一面去另找更稱心的工作。現多比喻東西就在自己這里,還到處去找。 |
騎馬找馬 | 騎著馬去找別的馬。原比喻一面占著一個位置,一面去另找更稱心的工作。現多比喻東西就在自己這里,還到處去找。 |
求仁得仁 | 求仁德便得到仁德。比喻理想和愿望實現。 |
人云亦云 | 云:說;亦:也。人家怎么說,自己也跟著怎么說。指沒有主見,只會隨聲附和。 |
說一是一,說二是二 | 說怎樣就怎樣,不能更改。 |
似懂非懂 | 好象懂,又好象不懂。 |
隨鄉入鄉 | 到一個地方就按照這一個地方的風俗習慣生活。也比喻到什么地方都能適應。 |
唐哉皇哉 | 形容規模宏偉,氣勢盛大。也用于貶義,形容表面上莊嚴體面的樣子。 |
討價還價 | 討:索取。買賣東西,賣主要價高,買主給價低,雙方要反復爭議。也比喻在進行談判時反復爭議,或接受任務時講條件。 |
聽之任之 | 聽、任:隨,任憑;之:代詞,代人或事物。任憑事物存在發展而不去過問。 |
心服口服 | 服:信服。心里嘴上都信服。指真心信服。 |
惺惺惜惺惺 | 惺惺:指聰慧的人;惜:愛惜。比喻同類的人互相愛惜。 |
要價還價 | 買賣東西,賣主要價高,買主給價低,雙方要反復爭議。也比喻在進行談判時反復爭議,或接受任務時講條件。 |
一了百了 | 了:了結,解決。把一件主要的事情了結以后,其余有關的事情也跟著了結。 |
一誤再誤 | 一次又一次的失誤。形容屢被耽誤或屢犯錯誤。 |
倚老賣老 | 賣:賣弄。仗著歲數大,擺老資格。 |
以暴易暴 | 以:用;易:改變,更換;暴:殘暴。用殘暴勢力代替殘暴勢力。指統治者換了,暴虐的統治沒有改變。 |
以德報德 | 德:恩惠。用恩惠報答恩惠。 |
以毒攻毒 | 攻:治。中醫用語,指用含有毒性的藥物治療毒瘡等惡性病。比喻利用不良事物本身的矛盾來反對不良事物,或利用惡人來對付惡人。 |
以訛傳訛 | 以:拿,把;訛:謬誤。指把本來就不正確的話又錯誤地傳出去,越傳越錯。 |
以火救火 | 用火來救火災。比喻工作方法不對頭,不但無益,反而有害。 |
以殺去殺 | 用嚴峻的法律禁止人犯法。 |
以水濟水 | 用水來給水增味。比喻隨聲附和,對事情沒有好處。 |
以水救水 | 引水來救水災,水勢越盛。比喻不僅不加以制止,相反更助長其勢。 |
以水投水 | 把一條河里的水倒到另一條河里。比喻事物相似,很難辨別。 |
以心傳心 | 佛教禪宗用語。指離開語文文字而以慧心相傳授。 |
以血洗血 | 洗:洗雪。用仇敵的血來洗雪血仇。指殺敵報仇。 |
以眼還眼,以牙還牙 | 用瞪眼回擊瞪眼,用牙齒咬人對付牙齒咬人。指對方使用什么手段,就用什么手段進行回擊。 |
以夷伐夷 | 夷:舊指外族或外國。指在軍事上利用對方本身的矛盾,使自相沖突,削弱力量。 |
以戰去戰 | 用戰爭消滅戰爭。 |
毅然決然 | 毅然:頑強地;決然:堅決地。意志堅決,毫不猶豫。 |
應有盡有 | 該有的全都有。形容很齊全。 |
優哉游哉 | 指生活悠閑自在。 |
有一得一 | 不加也不減,有多少是多少。 |
盂方水方 | 盛水的器皿是什么形狀,水也成為什么形狀。比喻在上的人言行影響風氣。 |
載舟覆舟 | 民眾猶如水,可以承載船,也可以傾覆船。比喻人民是決定國家興亡的主要力量。 |
在官言官 | 指處在什么樣的地位就說什么樣的話。 |
在家出家 | 指不出家當和尚,清心寡欲,在家修行。 |
朝斯夕斯 | 早上這樣,晚上也這樣。形容求學勤奮而有恒心。 |
知法犯法 | 知道法律,又違反法律。指明知故犯。 |
知我罪我 | 形容別人對自己的毀譽。 |
種瓜得瓜,種豆得豆 | 種什么,收什么。比喻做了什么事,得到什么樣的結果。 |
拔幟樹幟 | 用以比喻偷換取勝或戰勝、勝利之典。 |
半懂不懂 | 不十分懂。 |
半信不信 | 指不完全相信。 |
彼此彼此 | 常用做客套話,表示大家一樣。亦指兩者比較差不多。 |
不懂裝懂 | 自己不懂卻裝作很精通的樣子。 |
不了而了 | 猶不了了之。 |
朝折暮折 | 比喻時時遭摧殘。 |
出乎反乎 | 猶言出爾反爾。指翻悔或說了不照著做。 |
得馬失馬 | 指世事多變,得失無常。 |
東張西張 | 形容這里那里地到處看。同“東張西望”。 |
耳滿鼻滿 | 滿耳朵滿鼻子都是。形容聽得爛熟。 |
過橋拆橋 | 比喻達到目的后,就把幫助過自己的人一腳踢開。同“過河拆橋”。 |
橫說豎說 | 指多方論說,反復喻解。 |
嫁狗隨狗 | 比喻女子只能順從丈夫。 |
嫁狗逐狗 | 比喻女子只能順從丈夫。同“嫁狗隨狗”。 |
嫁雞逐雞 | 比喻女子出嫁后只能順從丈夫。 |
嫁犬逐犬 | 指出嫁女子唯夫是從。 |
見怪非怪 | 看到怪異的現象不要大驚小怪。指遇到不常見的事物或意外情況,要沉著鎮靜。同“見怪不怪”。 |
見經識經 | 形容一看便明白,十分機靈。 |
見精識精 | 形容一看便明白,十分機靈。同“見經識經”。 |
劍及履及 | 形容行動堅決迅速。同“劍及屨及”。 |
今夕何夕 | 今夜是何夜?多用作贊嘆語。指此是良辰。 |
進俯退俯 | 前進后退都不齊一。 |
口服心服 | 服:信服。心里嘴上都信服。指真心信服。 |
輪焉奐焉 | 形容房屋高大眾多。 |
賣空買空 | 買賣雙方都沒有貨、款進出,只就到期的進出之間的差價結算盈虧。比喻投機倒把的行為。 |
無大不大 | 指極大。 |
無可不可 | ①無所不可,都能做到。②猶言不知如何是好。形容情緒激動至極。 |
無事生事 | 猶言無事生非。無緣無故找岔子,存心制造麻煩。 |
怕鬼有鬼 | 比喻害怕什么,偏偏要碰到什么。 |
七搭八搭 | 形容說話漫無邊際,沒有中心。糾纏;亂搭腔。 |
騎馬尋馬 | 比喻已經有了好處,還要去謀另外的好處。 |
騎牛覓牛 | 原比喻一面占著一個位置,一面去另找更稱心的工作。現多比喻東西就在自己這里,還到處去找。同“騎驢覓驢”。 |
千了百了 | 了:完了,結束。比喻一切都非常妥貼。 |
千難萬難 | 猶言好不容易。 |
時乖運乖 | 時運不順,命運不佳。指處境不順利。 |
時來運來 | 本來處境不利,遇到機會,命運開始好轉。同“時來運轉”。 |
似笑非笑 | 像笑又不笑。 |
堂哉皇哉 | 猶堂而皇之。形容端正莊嚴或雄偉有氣派。也指表面上莊嚴正大,堂堂正正,實際卻不然。 |
天大地大 | 形容極大。 |
天知地知 | 天知道,地知道。指人人都知道。亦指只有天知道,地知道,沒有別人知道。 |
退旅進旅 | 指一起進退。 |
歪八豎八 | 雜亂不整的樣子。 |
一波萬波 | 比喻事情開端后的不斷發展變化。同“一波才動萬波隨”。 |
一點半點 | 指微小而不定的數量。 |
一個半個 | 指為數甚少。 |
一狠二狠 | 猶言索性,干脆。多指下極大的決心。 |
一通百通 | 通:通曉。一個主要的弄通了,其他的自然也都會弄通。 |
一些半些 | 形容極少。 |
以惡報惡 | 用惡行去回報別人的惡行。 |
以瞽引瞽 | 讓盲人給盲人引路。比喻讓愚昧無知的人去引導愚昧無知的人,只能使其更加迷惑。 |
以老賣老 | 仗著年紀大、資格老而自以為比人高明。 |
以殺止殺 | 用嚴峻的法律禁止人犯法。 |
以心問心 | 在心中自問自盤算。 |
以刑去刑 | 用刑罰遏止刑罰,意指從重量刑,使百姓畏懼而不敢犯法,以收到不用刑的效果。 |
以刑止刑 | 猶以刑去刑。 |
以刑致刑 | 對重罪施以輕刑,則罪犯無所畏懼,其結果將導致不斷用刑。 |
以牙還牙 | 用牙咬來對付牙咬。比喻針鋒相對地進行回擊。 |
以眼還眼 | 用瞪眼回擊瞪眼。比喻用對方使用的手段來回擊對方。 |
以夷攻夷 | 使夷人自相攻伐。本是封建統治階級對少數民族實行的一種民族分化政策。晚清時,亦指利用西方的科學技術來對付資本主義國家的侵略。 |
以夷制夷 | 夷:外族。利用外族和外國之間的內部矛盾,使其相互沖突,削弱其力量。 |
以夷治夷 | 利用外族或外國之間的矛盾,使其互相沖突,削減力量,以便控制或攻伐。 |
以疑決疑 | 用疑惑的認識來判斷捉摸不定的事物。 |
以戰養戰 | 利用戰爭中獲取來的人力、物力和財力,繼續進行戰爭。 |
悠哉游哉 | 指悠閑自在。 |
有意無意 | 又像是有意的,又像是無意的。存心與不經意。 |
元方季方 | 意指兩人難分高下。后稱兄弟皆賢為“難兄難弟”或“元方季方”。 |
源清流清 | 源頭的水清,下游的水自然就清。比喻因果相連,事物的本原好,其發展和結局也就好;或領導賢明,其下屬也廉潔。源,也作原。亦作“源清流潔”、“源清流凈”。 |
在谷滿谷 | 此指奏樂時聲音遍及各處,形容道的無所不在。后形容人物眾多。 |
知恩報恩 | 知道了受人家的恩惠就報答人家的恩惠。 |
指空話空 | 指故弄玄虛。 |
至矣盡矣 | 至:到。矣:語氣助詞。盡:極點。到了極點,無以復加。 |
自然而然 | 自由發展,必然這樣。指非人力干預而自然如此。 |
左宜右宜 | 形容才德兼備,則無所不宜,無所不有。 |
愛理不理 | 不愛答理。比喻對人冷漠,沒禮貌 |